“我们在‘十三五’规划期间,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2万元,排全市第一、全省第三。”常州高新区(新北区)经济发展局发改处长张兴民日前如数家珍报出一连串数据,这是高新区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,集聚高新资源、发展高新产业交出的高质量发展“成绩单”。
张兴民告诉记者,2019年常州高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43.7亿元,是2015年的1.5倍,年均增长8.4%,分别比省和市平均增速高1.5和0.8个百分点;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分别比省和市平均水平高出79.9%和42.2%。
常州高新区以占全市11.6%的土地、14.7%的人口,创造了全市20.9%的经济总量、21.4%的财政收入、29%的到账外资和36.6%的进出口总额。
项目赋能
总投资10亿美元的合全国际创新药项目、100亿元的比亚迪新能源整车项目、5.7亿美元的华润化学总部项目、6亿美元的瑞声光学模组项目和30亿元的北汽福田项目,2019年相继落户常州高新区。
今年,常州高新区又围绕“重大项目强化攻坚年”目标任务,坚持项目招引“不断线”、项目推进“不断档”,全力以赴攻坚重大项目,超额完成全年重大项目招引目标,并且到7月10日实际到账外资就超过7.6亿美元,同比增长88.7%,提前5个月完成全年目标任务。在项目推进上,瑞声科技光学摄像头模组、合全新药研发和生产、安泰启赋高端碳纤维复合材料创新平台、国家空间信息综合应用创新平台4个省重大项目在今年上半年全部开工建设。1-10月,54个年初在库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95.4亿元,完成年度计划的93%;16个新增入库项目开工9个。
“十三五”期间,常州高新区紧扣产业招引优质项目、重大项目、重点工程,初步形成了光伏智慧能源、碳纤维及复合材料、新能源汽车及汽车核心零部件、新医药及医疗器械、新一代信息技术、现代服务业“两特三新一现代”产业格局。打造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过程中,一个个重磅项目的落地生根、开花结果,为常州高新区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发展新动能。
创新驱动
8月15日,江苏帝威新材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——常州赛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总价值为2000多万元的碳纤维热固型预浸料生产线和分切生产线举行发货仪式。这是我国首次向欧洲出口碳纤维复合材料生产线。
帝威新材潜心研发10多年,攻克技术难题,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。每条生产线多达2万个零件、上万根电缆及电线,公司科研团队精心设计,采用全新优化的智能化电脑控制系统,技术迭代更新量超过50%。欧洲客户经过一年多全球筛选,最终选择与赛瑞工程开展合作。
帝威新材是常州高新区众多勇于创新的企业之一。该区各类创新业态的蓬勃发展,有力助推产业转型升级、提质增效,不断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,开创了该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。截至2019年年底,常州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累计达525家,占全市总量的1/3。今年上半年,常州高新区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670.7亿元,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60.5%;组织申报各级科技计划项目200项,其中国家级项目立项9项、江苏省级项目105项。
集聚发展
常州高新区以“亩产效益”综合评价改革为抓手,打破部门间的数据壁垒,建成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动态监测平台,通过大数据“号脉”,探索“寸土寸金”高效路,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实现高质量发展。
高新区按照亩均税收、亩均销售、单位能耗销售和综合素质4项指标,建立“3+X”评价体系,对全区企业开展全覆盖式综合评价,通过政策倾斜、低效处置双向激励土地用地效益。同时,定期摸排辖区工业用地资源供需两端信息,形成全区闲置用地和厂房供给、优质企业用地需求清单,实现资源要素有效整合,提升重大项目承载力。截至今年10月,常州高新区已累计实施增效项目170个,盘活闲置、低效工业用地9760亩,预计项目全部达产后可新增工业销售收入75亿元,实现税收6亿元。
百舸争流,奋楫者先。市委常委、常州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周斌表示,“十三五”期间,常州高新区围绕重大项目强化攻坚,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,集聚高新资源、发展高新产业,走在区域高质量发展前列,交出了一份优异的发展成绩单;“十四五”期间,常州高新区将进一步抢抓机遇,通过聚力建设“新城之核”,布局规划“五个特色片区”,推动实施“五个双提升”,勇当高质量发展的先锋队,并保持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和综合经济实力持续快速增长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