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州市产业空间地图系统日前上线,实现全市产业项目智能用地选地、对接上下游企业和配备人才等智能化服务和动态跟踪管理。据了解,这是全省“第一图”——将全市产业用地空间编制成地图,系统呈现出来,在全省尚属首创。
常州市产业空间地图系统由市测绘院基于“天地图·常州”(即常州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)进行开发,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提供全部数据。这套地图系统一方面梳理用地面积、产业类型等要素,精准匹配优质地块与选择意愿,另一方面便捷地阐述产业发展引导在空间上的分布,以空间化的第三方视角,将产业发展导向、产业布局与有关资源在地图上得到集成展示。
该系统面向全社会公开发布全市城镇布局规划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2.7万亩可供用地,提高项目招引精度,保障项目顺利落地,面向政府管理部门开放国土空间规划成果、三区三线、规划红线等成果,辅助精准决策,提升服务水平。
在地图系统编制过程中,参与编制的相关部门先通过全面摸排全市100多个产业园区现状,明确全市域范围各类产业园区(含工业园、集中区、开发区等)主导发展产业类型、重点培育产业类型及其园区范围;结合各辖市(区)发展战略规划,梳理形成产业发展战略空间节点,系统梳理各类产业园区范围内土地性质和可供项目落地的用地规模,明确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、属于工业用地的产业承载空间;与全市新能源汽车及核心零部件、新材料、新一代信息技术、新能源、新医药及生物技术、高端轨道交通设备、高端航空设备、高端节能环保、智能制造装备、智能电网十大产业链发展方向进行结合,从而着重在地块层面建设建立产业空间地图GIS数据库。用户可以根据产业类型、行政区域、园区、用地面积大小随意组合来推介合适可用的土地,同时可按照产业产品类型选择上下游企业,根据所需人才在当地院校配备合适人才,辅助智能选地,推动项目招引“按图索地”,实现全市产业用地选址智能化服务和动态跟踪管理。
土地资源是产业落地的最核心资源。常州市产业空间地图的编制,为重大项目引进、社会资本注入提供指引,进而推动区域产业集聚或错位发展,能引导企业在区域中形成集聚,形成上下游产业链的协同以及创新链的协同,有利于促进产业集群聚集,提升产业集群质量。这是常州市解放思想,提升高质量发展的一次大胆创新,也是持续深化营商环境的又一成果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