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上半年,在宏观形势复杂多变、疫情冲击影响巨大的情况下,市委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,咬定目标、扭住关键,经济运行呈现企稳回升、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,多数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。
上半年,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71亿元,增速全省第4;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14.3亿元,增速全省第3,税占比83.6%,列全省第4;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全省第4;实际到账外资15.7亿美元。
理清发展思路创新工作机制。确立了“135”的奋斗指向和主攻方向。“1”就是弘扬“勇争一流、耻为第二”常州精神,“3”就是狠抓项目、创新、环境三个关键,“5”就是建设工业智造、科教创新、文旅休闲、宜居美丽、和谐幸福五大明星城。
众志成城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。用好“大数据+网格化+铁脚板”等经验做法,外防输入、内防反弹,实现了确诊患者全治愈、零重症、零死亡。108名医务工作者主动请战、义无反顾奔赴湖北抗疫前线,圆满完成援助任务、平安凯旋。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。同时,针对今年出现的严峻汛情,科学调度、有效应对,全市未出现重大险情和灾情。
千方百计稳住经济发展基本盘。创新推出“复工通”等举措,2月底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复工率就达100%,城乡生产生活秩序较早恢复正常。把保市场主体、激发市场活力作为落实“六稳六保”任务的先手棋,全市兑现减税减费减租减息政策128亿元。在全省率先召开旅游发展大会,统筹3亿元资金支持文旅发展,推出3000万元旅游消费券,带动1.5亿元旅游总收入,常州在100个城市消费者满意度测评中总分第1,“五一”期间跻身长三角十大热门旅游目的地城市。大力优化营商环境,推动30项攻坚任务和208条年度重点改革举措,让最优营商环境成为常州的金字招牌。
危中寻机集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。加速壮大高端装备、绿色精品钢2个两千亿级,汽车及核心零部件等5个千亿级,轨道交通等3个五百亿级产业集群,谋划布局第三代半导体产业。深入开展“重大项目强化攻坚年”活动,引进总投资超50亿元或5亿美元项目2个,28个项目入选省重大项目,列全省第2,开工25个,完成投资125.2亿元。新基建项目总投资超1000亿元。坚持创新驱动核心战略,实施科教城“六个新高地”行动计划,新签约重大产学研合作项目60项,引进落户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项目90个,5家企业参与的4个项目获得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,创历史新高。实施“双百”行动计划,推动资本市场“常州板块”扩容提质,新增上市企业4家。
全力以赴补齐民生短板。在全省率先召开深入排查解决突出民生问题工作推进会,梳理排查46个突出问题,明确76项重点任务,滚动实施总投资达523亿元的86个重点项目。实施中心城区22万平方米“大板房”专项整治,16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全面开工。城镇新增就业5.7万人,普通高中招生“常武一体”稳步推进,义务教育“公民同招”稳妥实施。在全省率先实现民生实事票决制市、县、乡三级全覆盖,推进新一轮茅山老区“百千万”帮扶工程,发放低保补助超5000万元。常州市对口支援工作受到习近平总书记肯定,陕西安康市实现全域脱贫摘帽。加速破解化工围江难题,今年以来沿江1公里范围内化工企业签约停产21家,基本拆除7家。市区PM2.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8.5%,国省考断面优Ⅲ占比达84.4%,环境治理工程、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获国务院办公厅“真抓实干激励”。
多措并举提升城乡品质。加快推进高铁新城规划建设,整体推进7.4平方公里老城厢复兴,下放部分城区建设管理权限,加快城乡融合发展,新建美丽宜居村庄46个。常州图书馆、美术馆新馆建成开放,“常州,教我如何不想她”的城市形象深入人心。
一以贯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。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,坚决扛起管党治党政治责任,制定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。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,开展理论宣讲活动4000余场,学习强国平台各项指标均位列全省前3。持续打造“龙城先锋”工程品牌,构建“1+9”村(社区)干部专职化管理体系。深入推进“三项机制”,上半年实施容错纠错24起。瞄准作风顽疾出重拳,深化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整治,全市发文减少22.3%、会议减少35.9%。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,高质量完成市委第十一轮巡察和落实“六保”任务专项巡察,人大、政协紧紧围绕中心工作,大统战工作格局不断完善,群团组织改革持续深化,汇聚起全市改革发展的强大力量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