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上半年,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,我市民营企业围绕高质量发展目标,积极应对挑战,拓宽发展路径,全市民营经济总体实现平稳增长。上半年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2334.5亿元,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7.4%。分产业看,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0.9亿元,同比下降0.9%;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260.4亿元,同比增长6.8%;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053.2亿元,同比增长8.3%。
一、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
1、民营经济支撑作用继续增强,结构更趋优化。上半年,民营经济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.2个百分点。民营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6.6%,较上年同期提高0.1个百分点。民营经济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达68.6%,拉动全市经济增长4.9个百分点。民营经济产业结构更趋合理,上半年民营经济三次产业结构为0.9:54:45.1,与上年同期相比,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比重均下降了0.1个百分点,第三产业比重提高了0.2个百分点,民营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。
2、规上民营工业产销好于全市,效益明显提高。据统计,上半年我市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2.8%,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.4个百分点,增速较同期提高0.2个百分点。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756.2亿元,同比增长12%,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1.1个百分点。实现利润总额185.1亿元,同比增长21.2%,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3.8个百分点。
3、民营税收贡献份额明显提高,个私占比提升。税务部门资料显示,上半年全市共实现税收收入521.1亿元,同比增长19%。其中民营税收收入为363.8亿元,同比增长25.0%,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6个百分点。民营经济对全市税收的贡献份额达69.8%,较同期提高3.3个百分点。从主要税种看,民营增值税收入167.9亿元,同比增长25%,企业所得税收入89.2亿元,同比增长36.2%。民营税收中,私营个体税收增长迅猛,个私上缴税收221.3亿元,同比增长46.2%,个私税收占民营税收的比重达60.8%,较同期提高8.8个百分点,有力支撑了民营税收的增长。
4、民间投资进一步扩大,优势项目增加。随着国家减税降费、多渠道鼓励民间投资政策的深入推进,民间投资意愿增强。上半年,全市全社会民营经济投入1127亿元,增长7.6%,高于国有投资增速2.1个百分点,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的71%。其中,民营工业投入704.2亿元,增长8.8%,高出全市工业投资增速1.2个百分点。我市加强引导工程机械、轨道交通、输变电等优势行业的民营企业加快国际产能合作,上半年,新增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项目15个,中方协议投资额1.2亿美元,分别增长25%和6.7%。
5、全民创业呈较快增长态势,户均规模攀升。据工商资料显示,6月末,全市私营企业达16.8万家,个体工商户达33.6万家,同比分别增长16.4%和12.3%。新登记注册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合计4.4万户,同比增长7.9%,其中,新注册私营企业1.4万户,增长10.5%;新注册个体工商户3万户,增长6.8%。截至6月底,全市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注册资本(金)总额达9797亿元,同比增长32.5%,其中,私营企业注册资本9492.9亿元,增长32.8%;个体工商户注册资金304.1亿元,增长25.2%。全市私营企业户均注册资本(金)565.72万元,同比增长14.1%。
二、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
1、企业管理理念传统,产业层次依然偏低。我市相当数量民营企业采取家族式的管理模式,传统的家族观念,使得民营经济采取了家族化的组织方式和用人形式,现代企业管理理念难以深入人心,这也阻碍了民营企业的长远发展。由于管理、技术等方面的不足,民营企业基本上是立足于本地资源和自有资金滚动发展,大多数企业分布在劳动密集型、低技术产业中,深加工、精加工的行业比较少,产业层次较低。从2017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看,常州有10家入围,主要还是集中在钢铁、化工、水泥和房地产业,科技含量高、附加值高的新兴行业领域的民营企业数仍然较少。
2、企业融资渠道不畅,融资成本仍旧偏高。目前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信贷支持力度相对不足,大银行依旧主要服务大企业、国有企业,当前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还是以民间借贷融资为主,要付出过高的成本。很多民营企业没有土地、设备、厂房等抵押物,信用评级低,贷款利率上浮水平较高,不少民营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比例少,自筹资金成为唯一融资途径。上半年,我市5000万以上项目民营投资资金来源中,自筹资金比重达到74.7%,高出全市5000万以上全部投资项目自筹比重6个百分点,而民营资金中国内贷款比重仅为18.6%,占比不到两成。
3、企业创新能力较弱,竞争能力有待提高。我市民营经济的增长,主要还是靠“量”,即要素的投入和投资的拉动,而不是靠“质”,即通过技术、管理、品牌的创新。从整体来看,人才、技术、资金缺乏,创新能力较弱,企业创新意识与人才严重不足,阻碍了民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。上半年,规模以上民营工业的户均产值为10470万元,比全部工业户均产值低18.9%,规模依然偏小。2017年,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34.5%开展研发活动,民营企业开展研发活动的只有33.8%,民营企业开展研发活动仍然较少。2010年以来,在江苏民营100强企业中,常州入围企业在2016年达到14家,2017年又回落至13家,八年来没有较大的突破。
今年以来,党和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发展实体经济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政策和文件。我市也以民营经济“三年行动计划”为指导,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,深入实施“三位一体”工业发展战略,全力推动十大产业链建设,促进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,民营经济必将迎来新的突破、新的机遇,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应有的贡献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