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为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关键环节,高端装备制造业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。在常州市“十二五”规划中,一直是常州工业骄傲的装备制造业凸显“高端”主题。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,推进装备制造智能化、集成化、专用化,在抢抓创新驱动的发展机遇中,常州正向以智能制造装备为特色的“智造名城”迈进。
行动“快半拍”,抢占“天上”先机
建成了国内第一条高速铁路牵引变流器的组装线;开发了国内先进的1.5兆瓦双馈风力发电机组;列车牵引供电系统和通风空调系统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了40%;投资6亿元兴建的新誉风电技术研究院承担了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……
在新誉集团的这张成绩单上,亮点频闪。先人一步,一向是新誉人的宗旨。如今,他们又把眼光从地上瞄到了天上。
2010年底,国务院批准《低空空域管理改革指导意见》,明确规定未来几年中国4000米以下空域将逐步放开。那时候起,新誉集团副总裁戈亚琴的心中,一幅通用航空的“春意图”就展开了。
聊起新誉的航空产业规划,投资总监周行津津乐道,“去年集团已经投入近2000万美元,成功收购了加拿大一家专门从事商务及私人飞机内部装饰、新旧机内部总装以及飞机维护的企业。”
如今,在轨道交通、数控机床等领域已经取得突出成就的新誉,开始在航空产业领域着重发力。戈亚琴说,新誉已经携手老伙伴———世界综合排名第一的轨道交通设备制造商和服务提供商、世界第三大民用飞机制造商庞巴迪,准备全力做大航空产业蛋糕。
而常州航空产业园则是让新誉展开发展蓝图的平台。今年,《常州航空产业园发展规划》已通过专家论证,年内将启动园区一期基础建设,总规划面积约17.1平方公里。这个以通用航空为主轴的产业园将借力常州在装备制造、电子信息、新能源等方面的优势开辟航空产业“别样天”。
摆脱“洋进口”,勇当行业排头兵
“高端”意味着不仅得“快”,而且要“好”。技术垄断、依赖进口,是制约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一大瓶颈。叫响民族品牌,打开世界市场,是常州不少高端装备制造企业为自己定下的目标。恒立高压油缸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例典型。
“喝了70多天的咖啡,才请到了施密特!”恒立油缸公司副总经理庄晔对记者说,施密特是德国博世力士乐公司的铸造专家,曾负责筹建该公司在华投资的首家铸造厂。为请到他,恒立公司聘请国际猎头公司,常驻慕尼黑的洛尔镇,在咖啡馆里与施密特软磨硬泡了70多天,“最后签了3年的合同,给猎头公司的报酬就超过100万人民币。”
这只是恒立油缸加速推进创新驱动、勇作行业排头兵中的一个缩影。成立于2005年的恒立油缸公司,仅用了2年时间就凭借自主研发打破了国外技术在高压油缸领域的垄断,2011年顺利登陆上海主板上市,成为全球最大的工程机械配套高压油缸生产基地,柳工、玉柴等行业大佬,也看重它的核心配套能力,破天荒地聚首常州武进。
去年,继完成总投资13亿元建设高压油缸新厂后,恒立又迈出大步———投资5.9亿元,上马高精密液压铸件项目。公司总经理邱永宁告诉记者,液压件是与发动机同等重要的核心零部件,也是我国工程机械零部件产业链中最为薄弱的环节,挖掘机若从国外采购全套液压系统,成本将占到整机的三分之一。“类似的项目,国内还没有,恒立有信心扛起高精密液压铸件的‘民族大旗’。”
带动产业集群,点燃加速“引擎”
作为常州最大的优势产业,装备制造业已成为推动常州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。截至2012年底,常州的装备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3284.7亿元。
全国最大特高压输变电设备制造基地;目前国内规模最大、水平最高、技术最先进的内燃机车生产基地;国内重要的六大工程机械研发和生产制造基地之一……常州装备制造业初露“王者风范”,在智能电网装备、轨道交通装备、工程机械、数控机床和基础装备制造等领域全面开花。
“尤其是近年来,常州装备制造业持续发力推动产业向高端化发展。”常州市经信委主任蒋自平介绍说,目前常州与南车集团签订战略协议,在戚墅堰建设了南车(常州)城市轻轨产业园,打造研发试验、整车制造、零配件制造、整车修理、物流仓储、工程总承包六大平台,建成了“常州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园”,发展机器人及智能制造装备,“在常州4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,一口气聚集了像通用、博世、曼透平等一批世界五百强企业,德国卡尔迈耶等数十家具有技术优势的企业,提升了地制造业技术水平,产业集群已渐成规模。”
在蒋自平眼里, 培育壮大常州的装备制造业好比是“神舟”上天,既是综合实力的反映,更能带动大型龙头企业、整机拳头产品、关键核心技术、产业品牌影响等方面实现重大突破,推动工业经济提速增量、提质增效,“下一步我们将加快轨道交通产业园、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园建设步伐,创建一批国家级、省级示范园区,重点打造智能制造装备特色产业基地。”
江苏经济报记者 金 睿 蔡 逸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