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州:用智慧点燃传统产业 |
发布日期:2013-06-19 来源:综合处 |
这几天,常州东风农机集团有限公司里一片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。记者走进厂区时,正看到一辆大卡车运着满满一车农机出来。“我们现在是零库存,生产多少就拉走多少。片区经理都蹲在厂里抢排产时间,等着拉货!”东风农机常务副总陈伯伟笑着告诉记者。 尽管现在的繁忙有季节因素,但东风农机这几年越活越“滋润”却是不争的事实。10年前,中国的农机基本进不了欧洲大门。而现在,东风农机一年销往欧洲的拖拉机已超1000台。今年前5个月,东风农机外贸出口额达2600万美元,同比增长25%,来了个漂亮的“开门红”。陈伯伟在东风农机工作了40余年,他告诉记者:“10年前我们是一家濒临破产的国有老企,做梦也没想到现在已经走向国际!” 不仅东风农机,在以装备制造业为特色产业的常州,一大批注重技术创新、组织创新和管理制度创新的企业,已经积累了由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、现代产业升级转型的丰富经验。在他们眼中,传统产业并非“夕阳产业”,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也并不意味着对传统产业的简单替代。 作为一家土生土长的民营企业,常州同和纺机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的产品非常传统:在2010年之前,同和主要生产纺机上的配件——罗拉、摇架和集聚纺装置。而早在2006年,同和便已占据了全球罗拉70%的产量,成为行业的“隐形冠军”。“千万不要放弃传统产业。我们生产的罗拉卖到120元一根,利润相当可观。过去中国所有的罗拉都依靠进口,现在基本上不需要进口了,不仅罗拉,摇架和集聚纺装置我们也是世界第一。现在我们开始做整机,引起了业界的瞩目。”崔桂生董事长对前景充满信心。 “在传统领域中,蕴含大量高新技术。与发达国家相比,我们的传统制造业还有很大发展空间!”陈伯伟举例说,日本一家农机制造企业,员工仅有2000人,年销售收入达120亿人民币。而东风农机同样是2000名员工,销售收入却只有20亿元,劳动生产率差距仍然很大。国内同档马力的产品,在国际市场的售价只有发达国家先进产品的1/2—1/3。 在同和,记者发现了一个奇怪现象:走在罗拉车间,脚下发出“当当”的响声。崔桂生笑着说:“这是我们铁的马路!”原来,由于运送罗拉的推车沾有大量铁屑,普通马路很容易被碾坏。10年来,崔桂生先后买了100吨铁板,将“铁马路”从罗拉车间一直铺到产品检测实验室。“传统产业要发展,管理创新必不可少。”作为一名1976年入伍的老兵,崔桂生对公司实行的是军事化管理,形成了“三铁”,即铁的纪律、铁的制度、铁的道路。在同和的管理理念中,只要能做事、会做事、做好事,就能得到提拔;而对违反法规、制度的行为,一定要追查到底、处理到底。 采用高端装备来重新“武装”传统产业,更成为这些企业的制胜之道。在东风农机,谁都知道董事长宣碧华不拿一分钱红利,所有利润都用于滚动再发展。“自2003年改制以来,工厂面积增加了一倍,80%以上的设备实现了数控化。每年平均技改投入高达1.3亿,今年计划高达1.6亿。而我们一年的盈利也只有1亿多。”陈伯伟说。 “在常州,传统制造业不仅没有被冷落,而且和新兴产业一样被寄予厚望!”常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潘仁贤说,只有落后的技术,没有落后的产业。 “十二五”常州计划培育30家有真正“智慧”内涵的智慧企业,不断地将传感技术、软件技术、通信技术嵌入传统工业,使原有产品的技术含量、知识含量大大增加,同时使传统产业加快向价值链高端提升。 江苏经济报记者 蔡 逸 金 睿 |
主办单位:常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
地址: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市行政中心1号楼B座22层
电话:0519-85681183 网站地图
技术支持电话:0519-85685023(工作日9:00-17:00)
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*768或以上分辨率,并使用IE9.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